实物+虚拟体验 航天科普寓教于乐
全国首个社区“太空空间站工作舱”在成都开舱迎客
“舱内功能模块展示,可以将与众人相隔的航天知识传递给居民,让他们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及重要成果……”12月19日,随着孩子们兴奋地按下按钮,成都武侯区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爱星客太空探索中心的“太空空间站工作舱”被打开了。这个寓教于乐的太空探索中心刚“开舱”一周就人气爆棚,每个周末都有众多航天爱好者前来感受探索宇宙的新奇与乐趣。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太空空间站工作舱”。
最爱天地通信设备
微波加热航空食品
爱星客太空探索中心位于潮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占地420平方米。经过半年的提档升级,由空间站仿真实验技术服务商与专业科技公司联合投资300万元,将社区原有的科普馆升级改建而成。科学家文化墙以及卫星、火星车、空间站等仿真实物,将太空探索中心分为科普文化休闲区、空间站体验区、VR教学体验区、模拟飞行训练教学体验区、太空教室、太空厨房。
空间站体验区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为主题,设有1:1空间站工作舱、睡眠舱,这是全国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太空空间站工作舱。目前,仅上海天文馆有可供参观的同比例工作舱。
“好安逸哦!我最喜欢这里,可以体验天地对话。”少年陈雨露说。原来,安装在舱内的仿真天地通信设备播放着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和空间站的视频,播放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与“天宫二号”上的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的视频。显示屏旁的两个真实头戴式耳机,是小朋友们最爱的道具。在天地通信设备旁的食品间,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际舱体空间位置,食品间被分为食品展示区和食品加工区,展示有航天员上天后食用的太空压缩饼干、水果罐头、牙膏装土豆泥等食品,以及供航天员就餐的餐桌。这里布置有一台微波加热器,可由拨动开关控制食品加热,还有食品冷冻及食品残渣收集器等。看到食物,好多小朋友都想尝尝天上的太空压缩饼干和水果罐头的味道。
展示航天员太空种菜
社区就能买太空植物
“中国航天员上天后,是有新鲜蔬菜吃的哦!请看这些就是从太空带回来的植物种子。我国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完成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实验,这个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轨道运行的两年时间里,开展了很多科学研究以及应用项目,其中包括太空蔬菜的种植。从种子到发芽,为人类开拓太空新食品,为太空生存保障做出巨大贡献。”太空探索中心负责人宋惟光一边讲解一边拿出太空植物——无土栽培的试管玫瑰花。
“哇……”植物舱内展示有航天员在太空工作时,空间站种菜的实际状态。中国火箭成功上天,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种植的蔬菜,据说其营养价值是地球上种植蔬菜的N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在太空培育出蔬菜。”少年刘亦宝不无自豪地说道。
在太空探索中心可看到植物模块共分3层,航天员在这里对植物进行培育。在社区可以看到正在生长的太空植物,有蓝莓、南瓜、西红柿等,它们是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的合作项目。选择有大田作物、蔬菜、花卉、中药材等优良种子,搭载我国返回式卫星飞行5至7天后返回地球。植物在太空空间环境下,受到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特殊状态的影响,使植物及种子内部发生变化,再回到地面。栽培试验4至5年后,选种形成太空种子和植物。比较成熟的蔬菜有甜椒、尖椒、西红柿、南瓜、西瓜、油菜等,上过太空的南瓜种出来后要比普通南瓜大好几倍,在社区就能买到这些上过天的植物。
由于太空植物大多处于无土无氧环境,靠一点阳光就能生长,好多家长都愿意带一株回家,让孩子们好好观察。
VR体验区排起长队
“太空之旅”好梦幻
航天文物、探月车、航天服等实物展示与航天科学知识分享,让航天爱好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科普文化休闲区设有茶水、蛋糕、航空航天类书籍、模具等,可以一边学习知识一边补充能量。
VR教学体验区总是排着长队,这里以科技交互为主,设有“火星种土豆”“探索火星”“飞行模拟驾驶”等VR虚拟体验科普游戏体验活动。小朋友们戴上VR头戴设备、绑好安全带就能乘上虚拟的“宇宙飞船”来一场动感太空之旅。在3至5分钟的体验过程中,穿越大气层、躲避殒石……“好刺激,好梦幻,以后我要当航天员。”小朋友王俊凯高兴地说。
据了解,未来,爱星客太空探索中心将联合专业研学品牌,开设《天宫课堂》。孩子们和航空航天爱好者们可以在社区的爱星客号太空舱里身临其境地听航天员讲太空故事,并进行火箭发射的“实战演练”。
据悉,中心还将打造“国防天空类”综合实践教育课程,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尖端国防科技的发展情况,并有机会参观国防科技科研院所,实现开拓眼界、知识储备与职业理想三重提升。
“用孩子们的智慧创新科普、传播科普,完善和拓展社区服务的功能体系。商家、居民、社区共同参与,使这里成为体验科学魅力的平台、启迪创新思想的殿堂、展示科技成就的阵地、开展科普教育的窗口。”潮音社区书记干勇明介绍说。
华西社区传媒首席记者 沈悦 报道 【编辑:陈文韬】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